云南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此外,肉眼为直观的感觉是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胡文君说,通过对项目区内采面高陡边坡和采场进行生态修复,复绿面积约1000余公顷,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大大提升矿区绿化程度,丰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截2020年底,项目涉及的380座矿山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植被补植等收尾工作和总结评估阶段。
2019年4月,云南省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工作任务为云南省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赤水河流域10千米范围内的380处废弃露天矿山1400余公顷的生态修复工作。项目涉及云南省金沙江干流和主要支流赤水河流域内的7个州(市)、22个县(市、区),累积投入财政资金2.22亿元。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工程师胡文君告诉记者,云南省按照自然修复、绿化修复和工程治理3种模式开展治理。"2019年,我们编制了《年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建立了'一矿一策'修复台账。"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成功让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大幅减少。胡文君称,根据摸底核查情况,项目区域内原有以中、小型为主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60余处,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深切割中高山峡谷地区及香格里拉、丽江等生态脆弱地区。"一系列植被和工程措施使松散物源得到稳固,保障了矿区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走访多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点看到,经过隐患消除、土地整平和覆土后,当地群众及时利用这些"新田"栽种了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和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大大增加了收入来源;部分矿区则被利用为驾校、搅拌站、加工厂、鱼塘、农家乐、水上乐园等,给当地企业及政府带来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项目还促进了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利用。据初步统计,项目实施后,新增土地复垦面积169.9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6.84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大幅提升,部分地区已经利用土地流转和增减挂钩政策,缓解了当地建设用地、耕地紧张问题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
据了解,下一步,云南省将尽快建立生态修复长效投入机制,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机制,逐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统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矿山生态修复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记者站在田边看到,这块不到一亩的煤矿废弃转运站已由"黑色"变为"绿色"——50厘米厚的红色土壤上,种植着绿油油的筋豆。而这仅是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的一块小小"图斑"。
"这片土地以前是煤矿的转运站,煤矿关停后荒废已近5年。"云南省威信县双河乡老盘地村小组村民廖道龙近日站在一块"新田"边说,"去年政府将之修复成耕地交给了村集体,村集体再交给村民耕种。"
pre:加大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炭产业环保力度next:如何做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