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矿山让生态修复有据可依

郝媛媛表示,建设智慧矿山主要有三步。步是构建矿山智能化神经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传感器,实现数据的可更新和可追溯,既能发现盗采,也能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以便提前决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步是构建矿山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矿山三维地质模型是真实模拟矿山生态环境,能帮助管理人员节省现场勘查时间。比如,坡度是矿山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不同坡度对应不同的修复技术,通过三维地质模型,工作人员不用去现场能完成多方向坡度测量,标记出预计坡度和危险坡度,并直接查看修坡后的效果;土方量计算也是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三维地质模型,既能实时计算平面地形和斜面地形的土方量,还能根据不同高度进行调整,计算出对应的土方量。第三步是构建矿山大数据平台。以蒙草矿山生态大数据平台为例,既有矿种业务、土壤类型等分类,也有当地水土气、原生植物在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修复等阶段的信息,以视频、图片、数据等形式汇聚在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有据可依、指挥高效。而且,通过后期数据追踪分析,还能确切掌握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

据悉,传统矿山管理模式的资源管理分散,特别是大中型矿企,矿山碎片化分布在各个地方,无法便捷地知晓每个矿山的信息,造成数据和信息孤岛,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应急管理、日常协调对人的依赖性强,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实时性和精准度,导致企业决策慢、效率低。智慧矿山建设是应用科技手段,通过信息化赋能使矿山实现智能化管理。 对于很多人担忧的智慧矿山建设一次性投入大的问题,郝媛媛解释,从矿山生产时间的长度来看,传统矿山管理模式累计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都很高。

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公司总经理郝媛媛表示,矿山生态修复存在认识误区。有时表面的绿化并不代表生态好,反而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比如种了不该种的树种,短时间内不会察觉其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时间长了才会发现,植物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再次出现退化,这样的结果与生态修复理念背道而驰。生态系统修复不仅仅是表面的绿化,更要关注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的回归,恢复原生态场景。因此,矿山生态本底的研究和数据积累对生态修复十分必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矿联绿色矿业网上沙龙获悉,截目前,蒙草矿山生态大数据平台已涵盖全国6万多座矿山,不仅包括开采时间、闭矿时间、矿山类型、经纬度坐标等矿山基本信息,还收集了当地气候、原生动植物等资料,以及土壤的统计分析、应用的修复技术、修复的标准化流程等。蒙草积累的这些矿山修复技术经验,为今后类似矿山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化程序。

与传统物联网不同,该公司人工采集原生土壤、流域、气象、微生物、动植物等信息,进行详细摸底,构建扎实的矿山生态本底,为日后实施修复提供依据。

pre:重庆万州明年底将全面完成81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next: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组建湖南省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机构管理库的公告

相关文章